什么是儿童体适能

我所理解的“儿童体适能概念”,需要从三个层面进行解读,1、儿童身体素质层面;2、儿童心理认知层面;3、儿童社会适应性层面。如果硬要加个比重,大概是30%-50%-20%的样子。
本文采自网络,之所以做这个栏目,是因为同样的体适能训练文章在网络上是有的,但是处理理非常混乱,很多掐头去尾,很多排版混乱,这导致了优质的信息传达不正确,也为找资料的伙伴造成了时间的浪费,所以我把相关对应的资料整理到一起,一是为了保证资料的正确性,同时也方便大家较快速地找到少儿体适能的相关资料。

这篇文章是在网络上看到的,写得还是有点意思,但是应该也是转载的,本来有个配图,他没有,所以我这里就重新拿过来编辑一下,这部分文章应该会有3篇的样子,大家可以点击快速查看

【连载2】体适能对自身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

【连载3】儿童体适能对社会适应性的发展

什么是儿童体适能

什么是儿童体适能?
这个概念应该是美国那边最先提出并被包装的,“体适能”是对这个概念的一个比较言简意赅的翻译。互联网传播环境里,对这个概念的主流解释是“指人体所具备的有充足的精力从事日常工作(学习)而不感疲劳,同时有余力享受休闲活动的乐趣,能够适应突发状况的能力”。

【衍见体育解读:这是一个标准的儿童体适能解读,并且范围比较大,对于市场场馆运营来说并不好理解推广】
我认为,这过于片面了。因为这段话归纳出来,就是两个概念:身体素质+应变力
 
所以,现在很多的体适能培训机构,在锻炼身体素质的同时,训练一些所谓的逃生技巧,这只是因为“针对事物的表象而做的表面文章,并没有触及事物真正的本质”。
 
我所理解的“体适能概念”,需要从三个层面进行解读,1、身体素质层面;2、心理认知层面;3、社会适应性层面。如果硬要加个比重,大概是30%-50%-20%的样子。

【衍见体育解读:上面部分感觉还是说得很到位,很多儿童运动馆也是注重身体素质层面,但是这个也不能全怪场馆,首先这个体适能概念就不容易理解,再落地到运营里面,最容易表达出来的就是身体素质的提升】
 
什么是儿童体能
 
首先是身体素质层面,需要达到以下目标:
一、保持适宜的身高和体重、保持良好的身体形态;
二、发展平衡能力、协调能力(协调性)、灵敏性、力量和耐力,这些都是评价身体运动能力的关键指标;
三、掌握基本动作,我们国家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中明确的动作类别是:走、跑、跳跃、投掷、攀登、钻、爬、搬运等)。
 
这三个目标中,除了身高没有非常明确的证据证明之外,别的都是可以通过运动训练来达成的。但也有部分文献和他人经验表明,身高与运动之间有着若隐若现的联系。
 
另外,如果从应试角度,目前所有升学过程中涉及的体育项目,都是以上身体能力和动作的组合,所以换言之,达成以上目标,孩子将不惧任何的体育类测试。
 
其次,我将重点表达下心理认知层面和社会适应性层面的内容,因为这两点往往很容易被家长所忽视。
之前和省内知名的教育心理学专家,浙理工的牛玉柏教授聊天时,她表达过学习心理学,就是对自己重新认识的一个过程。同样的,儿童的心理从初始的混沌到后期的成熟,也是一个不断构建认知的过程。
 
儿童体适能解释
举个简单的例子,克服恐惧(家长们更习惯于称之为练习胆量),恐惧源自于对事物认知的不确定性,这是与生俱来的保护机制,要让孩子克服对某一项事物或者行为的恐惧,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对该事物或者行为具备明确的认知。

比如鼓励孩子在一个安全的环境往下跳,着陆在软垫上的感觉、膝盖弯曲后形成缓冲的感觉,这些信息会帮助孩子构建成对这一行为的认知,让他明白在这个高度下、在软垫的保护下,这种行为是安全的。
 
在专业的体适能的训练项目中,即使是同一个动作,孩子也会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尝试。不同条件下的不断尝试,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起一个立体的、丰富的认知,让孩子明白自己当前身体能力的边界在哪里,哪些行为是安全的、哪些行为是容易发生意外的。

目前无论是中国,还是美英等幼儿教育非常发达、先进的国家,都非常认可儿童应该在体验和互动中进行学习。体适能的训练方式,无疑是深谙这一理念的实践先行者。
 
衍见体育正在整理少儿体适能儿童体适能训练的相关文章,请关注本站,同时大家可以通过文章下面的标签,点击进入,可以分类地获取本栏目 的信息,做少儿体适能,就关注衍见体育。

延伸阅读:

猜你需要

TOP总榜单

展开